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区域经济
CMIC:绕过深坑,共享汽车或成智慧交通最后拼图

发布时间:2017-11-30 09:46:09

来源:赛迪-互联网经济

作者:赛迪-互联网经济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受资本瞩目的无疑是“共享经济”,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城市中的“彩虹”单车大战了。从共享单车之后,后续持续跟进的则有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实质为租赁服务提供的“共享”大军。“共享”大军里还有一股身背重甲,脚步稍显缓慢的新生力量,那就是共享汽车,高门槛也难以阻挡其成为行业追捧的新风口,未来或成智慧交通最后拼图。
 
  高门槛难阻共享汽车成“宠儿”
 
  异于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等共享服务迅猛的扩展势头,“共享”大军里还有一股身背重甲,脚步稍显缓慢的新生力量,那就是共享汽车,我们又称之为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当然,共享汽车在行业准入门槛和服务运营难度等方面显然比前者高出不少,这也是其步伐笨重的主要原因,但这些因素都无法阻挡共享汽车成为行业追捧的新风口。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达4.3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92.8亿元。随着共享经济模式逐渐成熟,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提升,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在未来两年将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同时,未来行业进驻厂商将不断增多,市场竞争加剧,用户在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的使用红利期即将到来。
 
  宏观环境分析来看,共享汽车在诸多因素上均印证了其赛道的快速增长潜力。首先是国家政策鼓励,在2016年底,国务院正式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再次明确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的战略地位,要求大幅度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作为共享汽车的主力军,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前景同样有力支撑着行业持续前行。此前8月8日,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发展汽车共享。其次是人们出行观念的改变,尤其是作为未来消费主力的80后、90后群体,租赁出行似乎更适应潮流。此外,城市公共交通日趋完善、城市地面交通容量趋于饱和,共享汽车的便利或将随着城市发展进一步得到验证。进一步细数行业利好,新兴技术的进步、环境保护的需求等,均是推动共享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梦想落地,“汽车”更比“单车”难
 
  共享汽车未来超百亿元的市场空间,无论对任何企业来说,均是梦寐以求的良玉。但就目前来看,中国共享汽车市场仍处于初始阶段,用户教育远未完成,而其遇到的阻碍同样巨大,仍需行业各界共同努力。较为幸运的是,同在出行交通的共享经济领域,行业里已有先行者,那就是共享单车,我们或许能从其身上预知一些将要面对的困难。
 
  首先在覆盖广度上,交通出行作为大众日常刚需之一,其需求数量是不需要质疑的。而在共享单车上线之初,其无论在城市的覆盖数量上还是城市内服务片区的广度上,均难以第一时间满足用户需求,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用户的体验热情。当然,共享单车发展至今,主流城市的投放量已基本达到饱和,城市内单车新增投放已基本暂停。纵然汽车在覆盖过程中需要更强力的资金支持,同时还包含了在充电桩、停车位等多方面的设施覆盖,但我们认为这是数量上的问题,可能是行业最为容易解决的。
 
  其次,我们还需要把关注点拉回至车辆本身。当前市场的角逐者,有汽车厂商出身的,也有互联网基因更浓厚的新生企业,而车辆的选择打造或将成为打开市场的第一道缺口。以共享单车为例,目前行业公认的两大巨头在初始车型的打造理念上迥然不同,ofo以轻便、低成本的车型为主,以求快速覆盖市场;而摩拜则以重设计、更耐用的打造理念,彰显自己在行业长久布局的决心。两种车型打造各有优缺点,也分别赢得了大批用户的认可。但经过在行业的摸爬滚打后,我们也惊觉两方在车型打造上默认妥协,殊途同归。智能化、轻便化、时尚化的服务提供是行业一致的需求。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共享汽车市场在此方面有着同样的需求,如何在“三化”中取得更好的平衡,或将成为行业第一张响亮的名牌。
 
  对于车辆本身,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是其保养状况。在共享单车行业,单车的折损率同样是一个屡遭非议的话题。车辆在实际运营中的可使用率,不仅关乎企业的收入,同时也是关乎用户体验的重大问题。对于车辆在正常使用中产生的损耗,我们认为依赖整体技术的进步以及企业对产品的迭代,该部分所产生的保养成本,在未来是完全可以有效地被稳定在可控范围内的。而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用户在体验中蓄意破坏而产生的折损。从共享单车行业发展过程来看,我们明确感受到人为蓄意破坏现象是呈下滑趋势。但从行业更长远的发展需求来看,建立个人征信体系或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通过政府、企业等各方的协助,实现社会整体征信体系的建立,对用户行为形成有效规范与监督,以打造健康的行业生态。
 
  再次,在运营管理方面,在投放量充分跟进之后,相应的运营管理工作则更需要企业的步步为营。首要问题则是资源的投放整合方面。当前共享汽车使用方式仍以A地借B地还的方式为主。而在实际应用中,AB两地的流动指向性过于明确,这样就很容易造成A地无车可用,B地则资源过剩。包括共享单车在内,对该问题的解决方式大多采用闲时人工转移配置,而这无疑大大提高了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共享汽车还将面临车位、电桩数量与车辆数量的匹配问题,因为电桩的相对固定性,其对企业布点的合理性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已经可以为企业在布局上提供较优解答。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还将面临物业、开发者等多方压力,想要达成科学合理的共享汽车布局,也需要企业政府多方合力。
 
  最后,还需要关注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盈利模式。共享单车的疯狂扩张速度,背后同样是资本的狂奔。但在“烧钱”的背后,盈利模式的不清晰则为行业埋下隐患,直至资本难以跟上,中小型厂商只能接受洗牌出局的命运。对于共享汽车的玩家来说,其在产业链条布局的投入无疑是更加巨大的数字,光是车辆本身、充电桩的资源投入,已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加之保险、手续等其他费用,运营共享汽车的投入比共享单车的要高出不少。纵观目前行业,盈利前景较为乐观的要数有着传统汽车厂商背景的玩家,背靠自身的硬件资源以及资金支持,拥有着行业发展最厚实的基础,同时,在汽车生产主业与租赁副业之间,还形成了一定的链条互动,汽车生产线实现车辆的库存清理以及品牌推广的效应,租赁端则保有坚实资源保障先天基因,为企业在赛道的竞争保驾护航。不管是车企自建平台,抑或是与车企合力开发市场,行业未来的发展仍存在较大想象力。通过汽车本身的枢纽作用,进一步延伸至其他产业,将极有可能通过合作协助的方式实现双赢。但就行业目前的竞争来看,企业要想入局,还需谨慎三思,量力而行。
 
  众望所归,共享汽车推动智慧交通构建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有76.6%的手机网民未来愿意尝试使用共享汽车服务。我们认为,共享汽车服务尚未在中国广泛推行,但用户尝试的意愿较高,这对于共享汽车企业是个利好因素,利用体验优惠以及良好的服务,可以培养用户对共享汽车的使用习惯。
 
  从目前来看,国内运营共享汽车分时租赁的企业都只是以为数不多的城市为试点,在其中几个区域开展业务。但是,随着基础停车点和充电桩不断扩建,消费者对共享观念逐渐接受,未来投入到这一领域的商家会越来越多。分析师认为,随着进入行业的企业不断增加,共享汽车分时租赁在国内的覆盖范围势必会越来越大。同时,目前国内共享汽车分时租赁只是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行业的发展,未来在驾驶员以及企业方面,来自政府的规范程度将不断加强。
 
  未来,共享汽车将发展成为社会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与社会公共交通、网约车、共享单车的交通形态充分融合,实现中国智慧交通构想。同时基于大数据、无人驾驶等技术的成熟应用,未来大众出行将有望得到更加便利的一体化交通出行体验。

实习编辑:言笑晏晏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