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更多>>

赛迪院长张立:中国新

全球范围内,中国步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市场情报 > 免费报告
CMIC:2016年中国两化融合发展形势展望

发布时间:2016-03-08 09:34:06

来源:赛迪信息化研究中心

作者: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2015年,各级政府和企业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积极探索智能制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层出不穷,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由理念走向实践,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愈加频繁,制造业正借势跨境电商征战海外。展望2016年,智能制造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制造业线上线下(O2O)将进一步深度融合,工业软件将加速云化,工业大数据为制造业带来的巨大价值将日益凸显,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将日益加速,跨境电商将成为制造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通道。然而,在两化融合的推进过程中,如何破除阻碍制造业O2O发展瓶颈,如何培育一批过硬的工业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如何客观衡量制造服务业发展态势,如何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2016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智能制造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2015年,政府和企业联合发力,推动智能制造进入发展快车道。国务院相继印发《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指出了“互联网+”协同制造等11个重点行动领域。工信部组织开展了《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批准实施了94个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开启了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新篇章。天津、广东等地纷纷出台智能制造配套政策,加大智能制造推动力度。智能制造正成为行业发展热点。格力集团、长虹电器、三一重工等制造企业以智能手机为切入点,面向智能家居、工程机械等细分领域,积极抢占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入口。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普及加速。青岛3D打印研究院、武汉金运激光公司等机构推出3D在线打印平台,将客户需求、设计师、制作工厂、物流配送等资源汇聚撮合,实现了创意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工业机器人正从汽车、电子、金属制品、橡胶等行业向纺织、物流、国防军工、食品、原材料等领域加速渗透。智能工厂逐步成为制造企业标配。四川长虹、九江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多家企业启动建设智能工厂,其中,青岛海尔的沈阳冰箱互联工厂成为全球家电行业首个智能互联工厂。2016年,智能制造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视觉等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将愈加活跃,智能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装备和产品普及率将大幅跃升,一大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将在市场逐鹿中脱颖而出。
 
    (二)制造业线上线下融合成大势所趋
 
    当前,线上和线下融合正由零售、酒店、餐饮等生活领域向生产领域加速渗透,一大批制造企业通过O2O模式融合线上线下渠道,探索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等新型生产方式。宝马搭建了汽车众创设计平台,并在德国开设了客户创新实验室,使众多分散的消费者与宝马汽车的设计者、生产者实现广泛、实时、频繁的交流互动,激发了社会群体的创新潜力,有效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青岛红领通过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个性化定制平台,逆向整合服装设计和生产要素,形成了全球协同、全员在线、实时同步、数据驱动的服装智能定制模式,实现了从C2M的全产业链协同设计制造和从M2C的一站直式营销,平均每天完成2000-2700件定制西装的生产,原材料库存减少了80%,生产周期缩短了40%。红豆集团建设了基于互联网的纺织材料交易中心、面料馆、红豆商城交易中心,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提供信息、交易、交割等服务,形成了为智能设备厂商做配套、为传统企业做行业应用的B2B2C融合平台,促进服装纺织产业链企业和个人客户全面参与,截止2015年6月,该平台注册企业2800多家,交易企业近400家,交易额达84.76亿元。洋河酒厂推出白酒行业的线上营销线下经营O2O模式的“洋河1号”配送酒行,满足了消费者线下场景购酒便利性的需求,成为白酒行业O2O模式的先行者和领航者。2016年,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深入和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顺应O2O融合大势,以线上线下双向转化为抓手,整合线上线下两种资源优势,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远程诊断、质量监测、在线维护等新业务,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三)工业软件“云化”将成主流
 
    随着云计算的深入应用,云存储、云同步、云备份逐渐普及,软件行业“云化”之势悄然开启,工业软件领域自然也不例外。一方面,传统工业软件企业纷纷启动“云化”转型。数码大方推出“工业软件云服务平台”,将软件和信息资源部署在云端,使用者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软件服务,同时,使用者可通过云端分享“他人”的案例、库、标准、手册以及经验等,也可将自己的成果提供到云端,实现信息共享和知识复用,目前使用企业已达3万家。宝信软件依托“上海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汇集了汽车、民用航空、钢铁等领域上百类制造资源,为企业提供云设计、云仿真、云制造等软件服务。用友加快互联网化步伐,将ERP等传统信息化软件搬上云端,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另一方面,一些初创企业紧抓行业发展机遇,创新推出工业软件云服务。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北京工业大学联合成立研发和孵化机构——北京工业技术研究院,聚焦工业软件云,联合软通动力、IBM、CAXA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出北京“云链”工业SaaS云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多款国内外工业设计、仿真软件,为中小工业企业提供软件租用服务,改变了传统购买套装软件的使用模式,降低了企业使用软件的成本。截至2015年5月,北京“云链”工业SaaS云平台已经为200多家中小企业、科研院所提供相应的云服务。2016年,将有更多工业软件企业加速“云端”部署,工业软件将从套装模式向云化模式转变,工业软件云服务将凭借成本和资源优势成为中小工业企业使用软件的主流模式。
 
    (四)工业大数据商业价值日益显现
 
    工业大数据应用正由企业单一营销环节向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蔓延扩散,成为驱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海尔推出SCRM会员大数据平台,建立了“look-alike”模型,将用户社区数据、中国邮政地址数据、杂志机构客户数据相匹配比对,实现了营销信息的精准投放。宝洁公司凭借百度提供的用户体验行为数据分析报告,准确定位中国消费者行为偏好,确保了营销策略的精准有效。福特在研发设计阶段引入大数据技术,基于消费者数据分析了解用户使用习惯,使汽车功能设计更加贴合消费者需求。远大集团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空调机组数据进行远程实时采集分析,实现了对机组运行状态的动态感知和故障实时诊断排查。三一重工集团计划依托互联网在线诊断云平台,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机械装备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加工设备状态信息,为制定设备监测和维修方案提供决策支撑。红领集团基于RCMTM大数据平台,面向全球提供高级服装定制服务,实现了2015年上半年企业营收同比增长超200%的经营业绩。上海电力公司借助IBM公司的智能停电计划方案,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将设备可用系数提高至99.8958%,企业售电量及年产值增加0.65%。飞鹤乳业联合IBM、汉端科技,基于大数据技术打造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实现了对产品的全程追溯管理。2016年,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落地实施,社会各界将会掀起工业大数据应用热潮,大量的工业企业将认识到工业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探索应用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工业数据价值,打造数据驱动型企业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五)传统制造业将加速互联网化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传统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协力推动产业创新变革将成为新常态。在家电领域,家电巨头频频与互联网巨头从资本、内容、渠道等方面展开多模式结盟。如,继小米以12.66亿元正式入股美的后,美的再拥抱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实现智能家居及渠道共享的战略合作;TCL集团牵手万达欲在智慧家庭、互联网商业等领域发力外,又与腾讯合作共同布局大屏市场;2015年初,海尔联手魅族科技同攻智能家居、互联网金融;海信与未来电视、爱奇艺PPS、凤凰视频等11家视频网站签约。在汽车领域,众多传统汽车企业联合IT企业开启“互联网+汽车”战略,推动汽车由“功能车”向“智能车”转变。如,东风、长安等企业与华为合作,共同研发智能汽车触摸屏和操作系统;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在“互联网汽车”及相关应用服务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互联网汽车”生态圈;北京汽车与乐视联合推出“SEE计划”,并宣称将垂直整合汽车互联网生态系统。2016年,传统制造企业互联网化进程将加速,钢铁、机械、化工、轻纺等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业将加速拥抱互联网,互联网将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企业管理等各环节融合,促进工业生产节能减排,推进传统生产模式、经营模式创新变革。
 
    (六)跨境电商将成制造业“出海”风口
 
    当前,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并带动制造业加快“出海”征程。一大批制造企业正积极搭乘跨境电商发展快车,以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一方面,跨境电商正成为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化解器。广东东莞、福建晋江、浙江义乌等制造业密集地区,以跨境电商加强出口导引,将产能输送向东南亚、南美等世界各地,使以往高达数十亿元的库存压力得到有效疏解。截至2015年5月,福建晋江从事跨境电商的制造企业数量已突破1500家。另一方面,跨境电商正成为制造企业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的连接器。浙江奥康国际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兰亭集势,实现了鞋制品对200多个国家的网络销售。广东鹰牌陶瓷集团通过全球最大B2B跨境电商平台TradeKey开展在线销售活动,将市场版图扩大到了全球182个国家。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与拉美地区知名B2B电商平台Mercantile合作,实现了对30多个拉美国家的业务拓展。福建九牧王服装集团通过跨境电商,实现了对全球20多个国家的男装市场布局。2016年,跨境电商发展态势将依然强劲,预计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6.8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此外,再加上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战略引领,跨境电商将逐步演变为制造企业“出海”的重要通道。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工业企业管理模式与O2O不相适应
 
    金字塔式的工业企业管理组织架构,使信息传递层级繁多,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O2O模式的快速发展。传统企业在实施O2O的过程中,往往因信息传递缓慢,致O2O效率优势无法体现,如客户由线上导流到线下时,交易数据是否真实,交易是否达成,双方互评体验如何等信息,大多无法快速获取并予以响应。可见,O2O模式的落地需要设立专业部门组织实施,并对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再造升级,才可能实现线上线下环节的顺畅衔接。
 
    (二)本土IT企业工业大数据服务能力薄弱
 
    当前市场上工业大数据业务实力过硬的企业,大多为IBM、GE、惠普、Oracle、EMC、西门子等外资企业。华为、浪潮、中科曙光、百度、腾讯、阿里等国内企业虽然也在大数据领域做了相应的战略部署,但大多对制造业的行业特性缺乏了解,因此,目前国内IT企业在工业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案例并不多见。工业数据涉及国家经济命脉,从安全角度来看,发展一批工业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势在必行。
 
    (三)制造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缺失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我国现有的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依然遵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执行,这与产业边界日益模糊的现状已经不相适应,更不利于从宏观角度衡量制造服务业发展状况。因此,根据制造服务业的内涵和重点内容,探索建立制造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为制定制造服务业发展政策提供客观依据意义重大。
 
    (四)跨境电商物流配送滞后
 
    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方式主要以物品行邮方式出境,一件发往欧美的EMS国际包裹通常需要300多元,送达时间在15-20天之间。不仅物流时间长,投递时效不稳定,而且费用颇高。另外,很多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电商企业、物流企业之间尚未实现数据对接,导致配送时间长、包裹无法全程追踪,甚至出现通关受阻以及包裹破损丢失等不可控问题。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支持发展一批O2O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
 
    一是鼓励企业构建面向制造业的第三方O2O开放平台,为制造业与O2O深度融合发展搭建桥梁。二是探索建立生产性创新服务平台,面向初创企业提供设计、测试、生产、融资等创新创业服务。三是鼓励围绕O2O与制造业融合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发展,为制造业开展O2O提供组织变革、业务流程优化、资源整合等咨询服务,以及平台搭建、系统运维、产品监测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二)加快推动工业大数据服务发展
 
    一是研究出台促进工业大数据应用的政策文件,明确工业大数据不同产业环节的重点内容,为IT企业发展工业大数据服务指明方向。二是建立IT企业与制造业沟通交流平台,推动双方在资本、技术等方面加强合作,协力破除工业大数据应用发展瓶颈。三是制定相应的财政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贴息贷款等,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业大数据服务创业创新。
 
    (三)研究建立制造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
 
    一是加强对制造服务产业发展规模、结构、效益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研究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反映我国制造服务业发展特点和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二是探索建立研发设计服务、电子商务、售后服务等传统业态和融资租赁、总承包总集成、精准供应链管理、个性化定制等制造服务业新兴业态的统计指标体系,以便对制造服务业的发展进行跟踪和监测。三是推动建立我国制造服务业统计信息管理和定期发布制度。
 
    (四)整合物流仓储服务资源支持跨境电商发展
 
    一是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建立海外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设立批发展示中心、商品市场、专卖店、“海外仓”等各类国际营销网络,整合大型国际快递企业、物流配送企业等物流资源,促进跨境贸易服务本地化。二是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效率。三是整合优化电商服务资源,支持集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信用评估等服务于一体的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发展,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一站式服务。

责任编辑:拂晓晨风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