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区域经济
CMIC:五大措施助力经济开发区发展提速升级

发布时间:2017-07-03 16:31:15

来源:赛迪顾问

作者:刘广钦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相较于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拥有更优惠的政策支持、更为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更为便利的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权限以及更多的中央财政贷款贴息等。加之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开发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政策,我国各省级经济开发区无不以建设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发展目标。为此,国家出台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用以促进我国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和指导省级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
 
    一、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考核评价细则及分析
 
    省级经济开发区必须通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的考核才能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办法旨在引导国家级经开区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充分调动地方和国家级经开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性,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国家级经开区的典型范例和良好品牌。考核评价对象包括国务院已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开区和申请新设立或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该评价办法按照统一性原则、分类指导原则、系统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五大类一级指标,53项二级指标。

图

 

    产业基础。包含13项指标,主要反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财税收入、产业集聚、单位土地产出强度、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科技创新。包含15项指标,主要反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科技平台、科技资源、科研能力及人才供应水平等方面的投资环境、引导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增强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完善人才保障体系。
 
    区域带动。包含12项指标,主要考核评价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辐射带动示范作用的发挥,并同步反映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对所在地区实体经济的贡献度与支撑度。
 
    生态环保。包含9项指标,主要反映生态环境建设、单位产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绿色集约发展,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行政效能。包含4项指标,主要反应政府行政效率,引导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以投资者满意度为核心,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
 
    该考核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到了我国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东、中、西部地域差异和园区性质的不同,对各大类一级指标及其中二级指标设置差异性的权重,以发挥导向作用,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反映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园区性质的差异性。
 
    国家的考核评价标准从夯实产业基础、激发创新活力、发挥区域带动作用、强化绿色集约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五个方面提出要求,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定位的提升,是将其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来要求的。这个评价考核标准不仅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规范标准,而且还为我国众多省级经济开发区提供了发展方向,对其转型升级、快速发展提供了方向,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二、省级经济开发区升级路径分析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从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五个方面给予了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体的升级路径。尽管我国东、中、西部差异巨大,各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各有特色,产业基础不一,但是根据该评价办法的五大指标,仍然能够探索出一些共性的路径。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各省级开发区要创新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加速经济开发区发展方式的改革,增强内在动力,提升发展质量。产业发展方面,坚持产业差异化发展原则,科学规划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同质、低水平竞争,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利用外资方面,多渠道搭建对外招商引资平台,积极吸引国际资本和优质资源向经济开发区聚集。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对接,加快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的战略投资项目,以引进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为目标,用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出口方面,以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为目标,积极引导区内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努力开辟国际市场,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种类、数量、附加值的同步提升。
 
    紧抓“双创”机遇,创建创新创客载体。各经济开发区要主动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促进经济开发区创新资源聚集。鼓励科技创新项目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校(所)、基地等项目落户经济开发区;借助“互联网+”东风,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更新理念,鼓励区内创新型骨干企业开放共享创新平台和创业资源,以“互联网+”培育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发展;搭建创客群体发展平台,充分利用区内现有楼宇和存量房产兴办创客空间、创意咖啡、创新工场等众创空间,支持孵化器设立创客专区。同时,开发区也要主动制定扶持政策,为创客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便利化、开放式服务,培育良好的众创成长环境。
 
    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区域带动作用。各省级经济开发区应当放大经开区的区域带动作用,充分利用经开区既有的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把开发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到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局,积极发挥对地区经济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鼓励工业项目连片建设、集群发展,鼓励经济开发区外的现有工业企业通过“拆企并企”、“拆企入园”等方式进入园区发展。通过产业链上的联系加强各区域之间的关联,各开发区应当努力消除区域内空间、体制壁垒,利用开发区内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内协同发展。
 
    高效配置,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坚持规划引领。首先,各开发区应当科学制定经济开发区中长期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科学定位。其次,灵活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重点和产业方向,保障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严把准入门槛。通过产业规划,建立能耗和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控制不符合节能环保、生态环境要求的企业进入经济开发区。建立科学高效的环境安全检测监控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各开发区应当从自身出发,把发展绿色和循环经济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创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围绕区内主导产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全链条产品体系,实现产业链内物料、产品的循环利用。
 
    优化环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各省级开发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探索建立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通过法定程序明确职责任务、运行机制、治理结构、经费模式和监管体系等,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探索引进市场化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机构职能。明确开发区与所在地政府的事权划分,建立权利清单,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发展活力,更新规范招商引资政策,着力打造法制健全、政策透明、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提高政府公信力;打造智慧园区,提高服务效率。积极运用现代信息和互联网技术,提高园区管理服务的“上网”水平,打造一站式互联网服务平台,提升响应速度,减少企业非生产性消耗,优化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拂晓晨风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