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区域经济
CMIC:“十三五”中国临港产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发布时间:2016-09-23 09:16:14

来源:赛迪顾问

作者:洪巧民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我国临港经济区在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快速发展。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我国推出“一带一路”大国战略以适应新形势。赛迪顾问认为,在新经贸格局下,我国临港经济区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通过促进地区扩大经济开放程度、推动临港特色工业发展,有助于港口城市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商贸物流中谋求更有利地位。临港产业是临港经济区发展的主要依托,根据其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腹地支撑模式、工业基地模式和港口城市带动模式。目前,这三种模式的发展都遭遇瓶颈。为破解我国临港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赛迪顾问近日在京发布《中国临港经济区产业发展模式研究(2016)》。
 
    腹地支撑模式:依托腹地资源发展物流枢纽
 
    腹地支撑模式是以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为核心,以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以广阔的资源腹地为支撑,形成物流运输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临港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由此发展的营口港、旅顺港、锦州港、防城港等都符合这种模式。
 
    对腹地资源过度依赖是腹地支撑模式的瓶颈。一是引发港城对腹地资源的恶性争夺。一个腹地地区往往对应多个港口城市。许多港口城市都发展了临港经济区,但是由于缺乏全国或区域层面的统一规划和布局,不同地区之间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彼此间同质化无序竞争现象较为严重,使临港产业收益下降、设施建设重复、整体对外竞争力弱等。二是产业结构单一,重货运而轻配套。依托这种模式的临港经济区发展较为缓慢,临港产业大多以港口为核心的海洋运输业为主。临港区域主要功能是运输的货场和中转站,产业结构单一,规模较小,重视货运能力的简单提升,忽视配套服务。
 
    工业基地模式:依托临港重工业实现经济崛起
 
    工业基地模式是以港口码头为依托,以临港区域为载体,以港航运输优势为支撑,发展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临港重化工业的临港经济发展模式。这类模式多适用于新兴沿海地区的发展初期,通过港口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展两头在外的临海工业及配套产业。东南沿海的曹妃甸地区、江苏北部沿海地区、福建新港区、粤东粤西沿海地区、广西北部湾地区等,基本上都以临港重化工业为发展重点。
 
    趋同竞争是我国工业基地模式发展的瓶颈。一是导致港城岸线资源过度开发。临港工业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导致建设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随着临港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临港地区容易出现工业超标排放、石油过度开采、港口建设密度过大等问题。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正面临可利用岸线资源日益稀缺的问题。二是引发临港产业严重同质化。临港重化工业大多以大型钢铁、石化、能源、造纸和装备制造为主要产业。这些产业能够创造大量劳动职位,对城市GDP及税收的拉动可观,于是各港口城市纷纷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引发同质化竞争。我国的渤海湾海域、苏北海域和长江口及两翼海域的临港经济区都发展了结构趋同的重化工产业园区。
 
    港口城市带动模式:依托都市群腹地迈向“港口4.0”
 
    港口城市带动模式是以实力雄厚的城市群经济腹地为依托,以强大的港口城市经济为支撑,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功能,临港产业从临港工业逐步转型升级到临港高端服务业,如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金融、贸易、旅游等,并反过来带动港口城市及城市群发展的临港经济发展模式。这类模式多存在于沿海大都市群地区,我国目前还未出现依托港口城市带动模式而发展成熟的临港经济区。当前,长三角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工业已具备一定基础,依此发展的上海临港经济区比较接近该模式。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限制港口城市带动模式。一是发展周期历时较长。港口城市带动模式的核心是临港产业由工业逐步转向高端服务业。产业的更替与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根据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其临港产业从工业转向金融、贸易、房地产、旅游产业,都经历过漫长的更替周期。二是在推进产城融合上仍显不足。我国大多港口城市的码头建在郊区,临港地区和城市城区缺乏有效衔接。围绕码头而发展的临港经济区侧重生产功能建设,忽略配套服务和居住功能,导致我国临港经济区普遍存在港城产不融合问题。
 
    赛迪顾问建议:针对临港产业发展模式及阶段制定对策
 
    建立健全产业体系是腹地支撑模式突破瓶颈的关键。一是科学规划,优化临港地区布局和建设。积极学习先进城市的临港经济区规划和管理经验,以前瞻性的视角制定临港地区的布局和建设计划。在布局上,按功能划分临港地区的土地利用,保障临港地区空间布局的有序与集聚性。在建设上,根据临港地区的产业选择和发展阶段,制定相配套的建设计划,确保临港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联动发展,或者适度超前。二是依托本地优势,推动临港产业升级。临港地区的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前瞻性的产业选择和发展策略。临港产业的选择要坚持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两个原则。发展独具优势的临港产业,形成本地特色临港产业结构,打造与其他临港地区具有互补性和协同性的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内部培育形成学习创新和积极创业的氛围,设立科研技术交易市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设施,引导金融资本、风投基金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
 
    合理分工是工业基地模式的发展方向。一是优化岸线开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临港重化工业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向海洋精细化工业等高端、高效、高附加值方向转变。优化近岸海域空间布局,合理调整海域开发规模和时序,控制岸线开发强度,控制填海造陆总量,控制重化工业建设规模。二是加强体制创新,探索跨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区域间高层领导、对口部门、行业协会之间的交流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区域联动机制。完善战略合作临港地区间的往来机制,打造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合作联动格局。
 
    港口城市带动模式需要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建设。一是运用金融创新,加速港区建设步伐。运用金融创新,采取灵活多样的融资手段促进临港地区的基础设施开发与升级。总体目标是推动临港地区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包括中外合资、外资独资、国营及民营资本参股港口投资、民营资本独资、港口企业上市等形式,实现临港经济融资渠道多元化。二是健全城市功能,推进港城融合。重视城市功能的建设,完善临港地区城市功能综合配套建设,强化临港地区与城市中心区的衔接和融合。建设与临港工业相配套的生态环境和高品质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商业商务、教育培训、人力资源、医疗保健、体育休闲、邮政电信等社会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拂晓晨风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