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区域经济
CMIC:县域经济发展如何走科技创新驱动之路

发布时间:2016-09-01 10:07:57

来源:赛迪顾问

作者:袁保鸿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8月8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命名科技创新规划。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划对县域的科技创新做出了全面部署,把县域创新体系建设纳入全国科技创新一盘棋。在全球科技创新密集的时代,县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县域科技进步的程度。科技进步正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的第一引擎。
 
    一、科技创新对破解县域经济转型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县域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环节,也是推动县域可持续发展、形成县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和核心所在。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更加突出。
 
    1.科技创新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扶贫在整个扶贫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富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
 
    2.科技创新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县域经济面临的经济发展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对东部出口导向型县域经济而言,外贸形势日益严峻,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纺织、电子等低端产业的订单纷纷流向东南亚。对中西部重化工产业、资源依赖性县域来说,煤炭、钢铁、化工等产业产能过剩十分严重,产业发展存在极大压力。压力倒逼县域经济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而产业向中高端升级转型的关键在科技创新,出路也在科技创新。
 
    3.科技是推动县域“新四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是县域经济未来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县域层面实现“新四化”,科技创新是关键。
 
    二、客观认识县域科技创新存在的难题
 
    1.县域间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差异性大。我国县域经济科技创新工作存在很大地区差别。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突出。一是县域间科技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差距巨大,目前县域科技资源存量和能力主要集中于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县域,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域资源十分匾乏。二是县级与省、地级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无论是科技设施资源、科技投入还是科技人才,县域科技的硬件与软件水平与省市均相去甚远。
 
    2.县域科技创新的能力较为薄弱。一是政府层面还存在着越位或者缺位的问题。要么对企业的创新管得太多太死,束缚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要么服务不到位,不能解决企业科技创新中面临的紧迫问题。二是企业层面,企业还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研发投入低,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尚属少数企业的“特权”。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影响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社会层面缺乏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县域层面普遍缺乏推动科技创新的中介服务机构,面向企业、面向农村、面向第一线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还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现代化和县域企业转型发展的需求。
 
    3.县域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县域产业的低层次制约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县域工业制造业大多以简单的加工或两头在外的低端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附加值低,配套生产或为国外企业打工,利润薄,使得企业既没有能力也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即使一些存在技术需求或已经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往往过分追求“短平快”的项目,缺乏长远的战略部署。
 
    三、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是大力推动科技扶贫、电商扶贫。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科技创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作用,通过推动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为扶贫工作重点村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创业资源向贫困地区集聚,鼓励和支持结合贫困地区资源和产业特色的科技型创业。电子商务在农村迅速崛起,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创业致富的沃土,也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要把电子商务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搞活农村商贸流通、切实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根据本地实际和特色产品产业,搭建农村电商交易平台,建设电子商务示范村,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通过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吸引农民企业入驻。完善建设乡村服务站、乡村物流网络,拓展物流、仓储、代运营服务群体,创新农资电商O2O和农村金融。
 
    二是培育县域创新性产业。要积极借助“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旅游、工业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县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尤其重要的是,县级区域知识创新、原始创新能力较弱,应重视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注重生产过程或方法的改良与创新,推动“蓝领创新”。
 
    三是积极融入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当前科技创新已进入全球化、网络化时代。我国也正在构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上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创新型省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的创新网络体系。因此,县域科技创新要自觉主动融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区域性创新网络,加强经济强县和欠发达县要全方位地进行双向对接,形成产业层次错落、布局合理、协作关系紧密的科技合作局面。
 
    四是健全县域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各类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的形成,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密切产学研结合,有效降低创新创业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和壮大社会化创业服务,鼓励和培育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模式。与全国和区域性创新中心密切合作,引入创新资源,打造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五是推动县域科技体制变革。科技管理的制度创新对于县域科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以及推进科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应把制度创新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依靠制度创新,构建由企业、政府和社会组成的“三元结构”的创新体制和机制。一是整合科技管理部门,建立县域“大科技”的科技管理体制。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建设统筹城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大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强县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二是进一步创新领导干部挂职交流制度,注重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选荐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到县、乡一级挂职任职,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加强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科技专家顾问组织,积极聘用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镇长,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三是充分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着力构建企业研发机构体系、技术创新投入保障体系,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拂晓晨风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