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区域经济
CMIC:安全产业园区初具规模 亟须确定发展目标

发布时间:2016-07-15 10:34:57

来源:赛迪中国电子报

作者:刘文婷 于萍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安全产业是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安全保障活动提供专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是安全生产领域事前预防、过程控制和事故应急救援的基矗大力发展安全产业,可以促使各行业领域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既可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伤亡,又可创造符合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的有效GDP。从宏观的角度,探究园区对于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作用,发现我国安全产业园区的规划与未来发展模式等相关问题,对于促进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状:园区各具特色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安全产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安全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依托市场聚集安全产业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

    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安全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3年和2014年是落实《指导意见》的关键两年,安全产业尤其是安全产业园区的建设有了快速的发展,涌现出了以重庆和徐州等为代表的安全产业园区(基地),这些园区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下面列举几个主要安全产业园区,就园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

    中国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基地:依靠投融资和管理创新

    产业定位明确。以安全产品制造业为主导,以安全服务业为支撑。在安全产品制造业领域,重点发展煤矿安全、交通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和应急救援等。在安全服务业领域,重点发展安全投融资、培训演练、仓储物流和检测检验。

    基地布局合理。采用“一中心多园区”的模式充分发挥园区的辐射效应。在空间布局上按照“中心集聚、带面延伸、发挥优势、整合协调、配套发展”的基本原则,全力做好“一个品牌”、建设“五大基地”、构建“十大体系”。

    以公司化形式为主运营管理。组建了重庆安全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要承担安全产业基地开发建设,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培训实训,应急救援,安全产品制造、交易、物流、检验检测,安全工程咨询、评价,开展对安全产业投融资等业务。

    投融资以市场化运作为主。采用BT、BOT等多种手段,加快了安全产品和服务的应用推广。其中,为安全产品的需求方提供“先配送、保安全,后偿还、保平安”的投融资租赁服务尤为突出。

    徐州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依托科技优势和产业特色

    以矿山安全为特色,实现“121”框架。徐州作为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基地,借助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科研资源,长期致力于矿山安全的生产建设,努力推动以矿山物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矿山安全技术的创新发展。在产业定位上,以矿山安全1个产业领域为主体,以危险化学品安全和交通安全2个产业领域为两翼,以安全服务为1个支撑。

    在产业发展上,充分运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广泛的市场需求。徐州处于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位于国内广阔的安全产业市场的腹地,这为徐州市快速发展安全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了难得的区域优势。

    强化科技引导实现创新驱动。徐州将安全产业园区建立在高新区内,并命名为“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足以体现科技在促进园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园区内科教优势集聚明显,政产学研结合紧密。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是徐州发展安全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两者在安全技术,尤其是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领域的安全技术方面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

    管理模式创新,采用政府和企业综合管理相结合。在园区发展初期,政府牵头负责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宣传以及入园企业筛选工作,产业园区结合企业管理体制带来的市场化优势,推动了产业基地的初期建设;在安全产业园区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后,政府管理逐步退出,仅负责维持产业园区的生产秩序和园区内公共设施维护工作,园区以企业化发展模式为主,通过市场运作来有效推动园区内企业的发展。

    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基地: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抢占先机

    抢占先机优先发展公共安全产业。安全产业发展既要考虑现阶段实际,又要兼顾安全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未来安全产业的涵盖范围将会不断调整、不断变化,更多地向社会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扩展是必然趋势。在规划中,公共安全产业既包括自然灾害防减、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社会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的产业,也包括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生物安全、防恐反恐等现代安全领域相关产业。

    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政府和中介机构为辅的发展模式。依托科大立安、工大高科、电力继远、安徽江河、三立自动化、世腾信息为实施主体,以中国科技大学火灾实验室、中国航空集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等为研发平台,政府积极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在重大项目的落地开工上发挥了主要的推动作用。中介机构作为政府与安全产业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定期将各种类型的专业协会、分散经营的经济主体协调组织起来。

    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重点鼓励企业积极上市,以缓解园区融资困难。如从2010年开始,政府对上市后备企业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后,奖励40万元;首次公开发行申请文件申报受理后,奖励企业100万元;上市成功后,对经营层人员的奖励不得低于上述金额的50%。这不仅能撬动巨大的民间资本,吸引大量的优势项目入驻高新区,也有助于被投资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拓宽获利渠道。

    形成了完善的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综合服务体系。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园建立在高新区的中央核心区内,并建有公共安全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的区域总部、产业化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以及公共安全专业加速器等,以发挥园区“创新、孵化、集聚、辐射、示范”五大功能。

    中国北方安全(应急)智能装备产业园:以应急智能为特色

    提前部署,把握安全智能装备产业风向标。作为国家高新区,营口高新区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进程中,一直在努力寻求和拓展新兴产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园区的创新发展,使“高”和“新”的内涵得到充分的拓展。最终选定发展安全智能装备产业,主要是源于营口市委、市政府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和超前谋划,也是基于安全装备产业的发展前景作出的一个综合预判和科学的考量。

    园区内龙头企业各具特色。当前,越来越多的安全装备企业在营口高新区集聚,近50家安全装备相关企业获政府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各具特色。例如,营口瑞华高新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提供数字化矿山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其基于802.11n煤矿井下无线多功能信息传输平台与人员定位系统、智能型多功能真空断路器分别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同时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作为首家提出以“大救援体系”为设计理念的企业,卓异装备旨在提供全程式救援服务,已成为我国救生舱市场的领跑者。

    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全力打造安全(应急)智能装备产业园是营口市委、市政府从战略布局角度确定的一个发展重点,已经写入营口市委全会报告、2014年营口市政府工作报告及营口高新区“园区建设年”暨“作风建设年”活动方案。同时,营口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国家安全装备产业示范园领导小组,实施组织有力、实施有效的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

    不断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一方面,在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上,营口高新区被辽宁省金融办确定为科技金融试点单位,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商业信用为基储政府为保障、投融资平台为纽带的市场化投融资服务体系。目前,营口高新区有2家担保公司、4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投资公司和3家保险公司,注册资本达到4.25亿元。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上,营口高新区形成了涵盖辽宁渤海科技城、卓异创新产业园等一城多园的发展模式,可以为安全装备产业发展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质量标准认证、信息服务等支撑和保障。

    问题:缺乏合理规划 趋同化竞争严重

    安全产业园区存在缺乏合理规划和发展目标、产业趋同化竞争严重、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

    在我国安全产业园区的发展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如规划不合理、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安全产业园区以及安全产业未来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发展目标。一是目标产值规划不合理。就国内几个安全产业园区来看,各园区的单位土地产出强度差异明显。目前,重庆、徐州和合肥这三个代表性的安全产业园区,2015年规划单位土地产出强度的平均值为172.47亿元/平方公里。其中,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园规划产出强度最高,为228.39亿元/平方公里。但该产业园区2012年实际单位土地产出强度为64.52亿元/平方公里,仅达到当年规划值的50%。结合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园2015年规划产出强度已属较高目标。二是引导和支持的力度不够。安全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仍然处于地方自主发展阶段,亟待通过国家层面的引导和支持。园区的安全产业产出强度应考虑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和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避免设定过高。

    产业趋同化竞争严重。从已有的安全产业园区定位来看,产业内容相对单一。在安全产业的发展方向中,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需要以煤矿、非煤矿山、突发事件、消防安全、交通运输、铁路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为重点。但实际上,除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基地的产业综合发展外,其他园区多集中在产品制造方面,尤其是矿山安全产品、应急救援产品,安全服务业和其他行业领域的安全产品十分缺乏。特别是有些安全产业园区为短期内形成大规模产能,基本上延续了“投资驱动”和“规模扩张”的老路,未经深入调研,不顾当地产业集聚的条件,进行盲目建设,致使一些园区名称不同,内容雷同,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未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是产业布局规划最核心、最基本的原则。但从目前安全产业各园区规划来看,在考虑做大做强园区产业规模的对策建议时,无一例外地都提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如徐州在发展应急产业时,也强调了引进国外的龙头企业,但徐州本地便拥有徐工集团这样的我国工程机械领域的翘楚,生产的大型起重机、挖掘机、破障机等本身就可作为抢险救援工程机械。同时,徐州市的安全产业主要集中在高新区内,园区内产值规模最大的4家企业分别是徐州天地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肯纳金属(徐州)有限公司、爱斯科(徐州)耐磨件有限公司和徐州良羽科技有限公司,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众多,技术先进,短时间内足以满足园区内安全产业多领域发展的要求。

    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安全产业向下游应用延伸已获得行业共识,加强推广应用是安全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归宿,成为整个行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此,安全产业园区的规划方向均一致向下游应用领域延伸。由于安全产品具有很大的公共性,企业研发动力明显不足,政府和市场又缺乏很好的引导,最终企业只会从自身利益考虑,而不愿意投入研发。目前,安全生产领域的资金投入仅占GDP的0.7%,而同期发达国家的水平高达3%以上。

    产业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安全产业园区统一规划不足,并没有建立起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产业体系。自2009年以来,很多地区进行了安全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但是多数园区企业和机构仅仅是实现了地理上的集中,彼此间的产业和技术关联不强,缺乏产业发展配套,产业集群尚未形成。首先,以安全产业为主的园区缺乏专门的辅助生产配套,如分析检测设施、水电气供给、物流运输、产品包装、仓储等,也缺乏标准化工厂、食堂和宿舍等相应的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其次,配套体系有待完善。以徐州国家科技产业园为例,在产业链上游的研发环节有着显著优势,但在促进研发成果转化、推动产品市场化的产业服务环节,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使得大量的研发成果中,只有少数实现转化投入生产。

    建议:积极塑造特色产业 创新园区管理模式

    建议我国安全产业园区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挥政府引导积极作用。

    针对目前我国安全产业园区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合理确定发展目标。一是充分考虑安全产业园区有限的土地空间,严格筛选入驻项目的产出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二是规划除考虑当前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外,适当超前、科学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产业基地的后期发展预留土地。三是基于自身条件和产业园区阶段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分步推进。并结合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合理确定安全产业园区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四是加大安全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和支持力度。如纳入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议安全产业专项资金等,通过政策引导,使安全产业更加规范和有序发展。

    积极塑造特色产业。一是合理选择投资热点。针对安全产业覆盖面宽、产业链长的特点,综合考虑技术生命周期、技术水平、产业要素资源、市场环境等,选择本区域长远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二是探索发展。地方政府应从全国、区域、城市群等视角出发,充分考虑本地区安全产业战略定位,并结合未来周边区域的发展重点,选择主导产业。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鼓励开展先行先试。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先,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设立国家自主创新专项基金,重点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关键与共性技术攻关等进行支持。其次,建立自主创新的产品认证体系。确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并对该目录实行动态管理。特别是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安全产品和服务,一经认定,政府应优先采购。最后,优化人才激励政策,建立技术参股、入股等产权机制。

    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当安全产业园区处于要素群集阶段,可采用政府管理为主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园区规划和产业升级上的宏观调控作用,并以政策加速规划的落实;当园区进入产业主导阶段,应逐渐淡化政府管理,逐步过渡到政府管理为主、公司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当园区进入创新主导阶段,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支撑,可以引入公司管理模式,加快市场化资源的引入和运作,避免政府管理带来的效率低下等弊端。

    加强基础环境建设。第一,重视健全支撑产业设施。如公共技术设施、产业交易机构、科技项目孵化机构、评测监理机构、地方行业组织等。第二,重视建设基础设施。特别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新上项目在水、电、气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并在价格方面给予10%~20%的优惠或补贴。第三,重视完善商业配套、生活配套和生态配套设施,创造宜居生态环境。

    发挥政府引导积极作用。一是积极推动把大力发展安全产业纳入国家战略。在总结各地安全产业园区发展经验和措施基础上,梳理出安全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科学发展、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我国安全产业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安全属性。二是建设若干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重点支持安全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积极培育建立一批安全产业特色园区、集群,鼓励企业集聚、集约、关联、成链、合作发展,并将其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中。

责任编辑:拂晓晨风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