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产业研究
CMIC: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形势展望

发布时间:2019-06-12 11:00:19

来源:赛迪-中国计算机报

作者:赛迪智库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回顾2018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全面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展望2019年,我国智能制造将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转变,智能制造供给能力继续稳步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大型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着力点,中小微企业智能转型加速推进,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但我国智能制造发展仍然面临应用推广纵深不够、核心供给能力不足、要素资源保障不足、贸易摩擦带来挑战等突出问题。为此,赛迪智库提出强化应用推广、提升创新能力、加强要素保障、完善生态体系等政策建议。
  
  2018年,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智能制造市场,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初步建成一批数字化车间/工厂,探索形成若干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初步建立与国际同步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培育壮大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关键软硬件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发展成效显著。展望2019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将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转变,智能制造供给能力继续稳步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大型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着力点,中小企业智能转型加速推进,标准体系加快构建。
  
  对2019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转变。2018年,总体来看,通过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供给;初步建成了208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覆盖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领域和80个行业;探索形成若干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模式;支持了163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初步建成了100个左右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共制订了国家、行业、企业等各类标准草案近600项;一批装备企业、工业自动化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用户企业等加速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展望2019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将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转变。一是在开展单个项目、单个企业应用示范的基础上,探索智能制造区域性发展的有效模式,以智能制造的推进带动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二是由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行业向制造业几乎所有领域推广,通过智能制造实现行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三是由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拓展,通过智能制造实现整条产业链的跃升。
  
  智能制造供给能力继续稳步提升。近年来,在庞大市场需求的牵引,以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制造专项等政策的支持下,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业务管理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工业软件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例如,大族激光突破了三维五轴联动光纤激光切割机床,秦川机床、苏州绿的突破了高精密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宁夏共享展望2019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将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转变。一是在开展单个项目、单个企业应用示范的基础上,探索智能制造区域性发展的有效模式,以智能制造的推进带动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二是由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行业向制造业几乎所有领域推广,通过智能制造实现行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三是由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拓展,通过智能制造实现整条产业链的跃升。
  
  智能制造供给能力继续稳步提升。近年来,在庞大市场需求的牵引,以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制造专项等政策的支持下,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业务管理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工业软件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例如,大族激光突破了三维五轴联动光纤激光切割机床,秦川机床、苏州绿的突破了高精密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宁夏共享研制出大尺寸高效砂型3D打印机,和利时、浙江中控研发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在核电、轨道交通、石油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同时,我国还培育形成石化盈科、沈阳新松、上海宝信、北自所等一批能够为行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
  
  展望2019年,随着智能制造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供给能力将继续稳步提升。一是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共识,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社会资源将加速向智能制造领域集聚;二是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识、理解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注重性价比的中小微企业,陡增的市场需求反促智能制造供给能力加速提升;三是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益激烈的贸易摩擦倒逼我国制造业智能升级和扩大内需,进一步发展自主科技创新和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实力,整体市场环境逼迫我国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工业软件以及系统解决方案的自主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
  
  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大型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大型企业高度注重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智能制造中扮演着类似“神经中枢”的角色,可以通过跨部门、跨企业、跨区域的互联互通,采集、汇聚、挖掘海量数据,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智能决策支持、商业模式创新等。为构建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相关大型企业纷纷布局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例如,阿里云构建了ET工业大脑,帮助企业实现关键工序智能化、生产过程优化控制等;三一重工成立树根互联公司,搭建“根云”平台,为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纺织装备等装备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海尔集团搭建了COSMOPlat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
  
  随着多项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战略地位日趋显著。大型企业的人才、技术、资本实力雄厚,可通过自研或者引进先进技术的方式快速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展望2019年,相关大型企业必将继续先行先试,加大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投入力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小微企业智能转型加速推进。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中国60%以上的GDP,是中国制造业的主力军,占制造业企业总数的90%以上。同时,大多数中小微企业负责为大型企业、主机厂提供零部件配套,其产品质量、交付能力、供应链协作水平等直接影响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是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技术储备不足、专业人才缺乏、资金实力有限、解决方案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微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相对缓慢。
  
  展望2019年,随着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整机整车企业的要求逐步提高,中小微企业智能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随着我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能力逐步增强,中小微企业加速推进智能转型的条件日益成熟。中小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将以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为主,更加注重高性价比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构建。标准化是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自2015年以来,工信部以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为抓手,优先实施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与关键技术标准研制与试验验证等工作。截至目前,国家共支持了163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初步建成了100个左右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共制订了国家、行业、企业等各类标准草案近600项,发布了无线通信技术WIA-FA标准等7项国际标准,“智能制造对象标识要求”等74项国家标准,并在300多家制造业企业推广应用;另有90项国家标准已获得立项。总体来看,我国初步建立起与国际同步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展望2019年,随着《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版)》的发布,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的支持下,智能制造标准的研制与立项工作将进一步加快,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将达到100个以上,制(修)订的智能制造国家标准数量将超过200项,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将加快完善。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应用推广纵深不够。一般认为真正实现智能制造需要10~15年的时间。近年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的带动下,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智能制造新模式和行业标准,但目前尚未完全成熟。
  
  从参评项目的建设情况看,总体还处于自动化向数字化过渡阶段,平均水平不太高,即使是经过地方工信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后遴选出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新模式应用项目,大部分也聚焦在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只有少数项目开展了智能化应用探索,平均水平不高;同时,在智能制造方面虽然形成了一些行业应用标准,但推广范围有限,标准的通用性较低。总体上,我国智能制造仍处于起步阶段,应用推广纵深不够。
  
  核心供给能力不足。国内的装备和软件供应商多数仍然处于技术追踪和引进阶段,核心技术掌握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关键技术装备、核心工业软件等核心供给能力还仍然不能满足国内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程度不高,许多高档数控机床、高端专用生产设备,以及控制器的CPU、机器人用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还较大程度依赖进口。核心工业软件受制于人,绝大部分底层操作系统、70%以上的CAX(计算机辅助软件)、50%以上的MES(制造执行系统)由国外企业提供。
  
  要素资源保障不足。一是我国智能制造专业人才面临断供和失血的双重挑战。制造业当前严重缺乏懂制造、懂信息技术、懂管理的领军人才和专业化的技能人才,目前面临“四多四少”问题,即初级工人较多,高级专业人才少;传统技能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单一技能人才多,复合技能人才少;短期速成人才多,系统培养人才少。二是企业缺乏发展智能制造所需的资金。我国制造业企业纯利润率普遍低于5%,难以依靠自身积累发展智能制造,而受房地产、金融等行业虹吸效应的影响,银行、基金、风投等对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支持也非常有限。三是资源统筹有待加强。近三年,中央各部门、各地方政府等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智能制造发展,但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支持等问题,相关的政策、专项资金等还需加强统筹协调。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强化应用推广,建设服务平台。一是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快智能制造标准制修订、新模式经验总结和推广应用。树立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建立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基地。二是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降低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技术门槛和成本。推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承担单位对外开放其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并进一步提供新技术试验验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与系统解决方案的检测认证服务。三是建设面向企业开展智能化探索的专业服务平台,依托平台提供咨询诊断、资源对接、协同制造、智能运维等专业服务。
  
  提升创新能力,补齐关键短板。一是加强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创新产学研用金合作方式,突破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我国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二是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关键短板装备目录》,依托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和国家相关的重大工程项目,充分利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等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科研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等资金渠道,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基础零部件、核心工业软件和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卡脖子”问题。三是加强对智能制造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市场的创新力和活力,以健康的市场环境引导企业针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装备进行突破,补齐关键短板,为智能制造全面推进提供重要支撑。
  
  创新政策工具,加强要素保障。一是依托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的承担单位及相关高校、院所等,建设一批智能制造人才实训基地,培养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支持相关机构组织开展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研究建立智能制造优秀人才表彰制度。二是依托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等产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三是支持智能制造相关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发展应收账款融资,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支持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建立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各类智能制造发展基金,鼓励社会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投向智能制造领域。
  
  建立协同机制,完善生态体系。一是鼓励智能制造领域的装备企业、软件企业、系统集成企业等通过兼并重组、股权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研究制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标准,继续发布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宣传推广优秀集成应用项目,加快培育一批有行业、专业特色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二是依托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等,完善用户企业、装备制造商、软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等联合体协同推进机制,引导更多的企业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三是积极培育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供应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创新服务商三类主体,加强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跨领域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和跨区域开放合作三种机制,完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责任编辑:言笑晏晏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