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CMIC观点
CMIC: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新的裂变式发展阶段

发布时间:2019-01-08 09:20:06

来源:赛迪顾问

作者:赛迪顾问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数字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伴随着上世纪60年代硅谷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而兴起,并在计算机产业、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的助力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腾飞。近年来,随着“工业4.0”、产业互联网等概念的兴起,数字经济开启了对传统工业经济的裂变式改造。整体来看,数字经济经历了源起(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发展(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兴盛(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裂变(2008年至今)四个阶段。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超过GDP比重1/3
  
  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数字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和提高社会福利的手段,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经济新高地的焦点,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日益提升。2017年,美国广义数字经济总量达到12.2万亿美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高达62.9%,而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数字经济比重同样超过50%。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1万亿美元,首次超过国家GDP比重的1/3。
  
  中国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提升,已进入新的裂变式发展阶段。199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约2500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5%;到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已经高达26.8万亿元,增速达19.6%,占GDP的比重超过33%。相对于GDP 6.9%的增速,数字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当前,数字经济进入新的裂变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引领这一阶段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的范畴不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团购、P2P、众筹等模式创新,以及扁平化、政府服务外包、PPP等管理创新。
  
  从总体分布来看,数字经济重点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是数字经济重点企业数量最多的聚集区。
  
  从省份层面来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苏拥有的重点数字经济企业数量排名前五,重点企业数量基本都超过200家,远远超出其他省份;而湖北和四川两个中西部省份总体表现也较为优秀,分别排在第七和第八位。
  
  从产业链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应用服务层重点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078家,北京拥有236家应用服务层重点企业,排名第一;基础层重点企业数达到1000家,广东拥有244家基础层重点企业,排名第一;平台层重点企业数最少,仅为271家,北京拥有80家平台层重点企业,排名第一。
  
  数字经济产业集中在三个层面
  
  赛迪顾问认为,数字经济产业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即基础层、平台层、应用服务层。基础层主要包括数字硬件以及数字软件两部分。2017年,数字经济基础层上市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0283亿元,同比增长16.3%,数字经济基础层上市企业净利润达到2644亿元,同比增长22.9%,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17年,整机和技术服务在数字经济基础层占比最高,分别达到57.6%和23.8%,近五年相对稳定;零部件占比达到14.5%,同比小幅增长;而平台软件占比则略有下降。从整体上来看,基础层细分领域结构变化较小,相对稳定。
  
  从数字硬件领域来看,家电、汽车、面板、通信设备和天线处于市场占比前五位,其中家电和汽车占比分别达到27.3%和24.7%,合计占比超过五成;从数字软件领域来看,各细分领域差距较小,其中信息系统集成及信息咨询服务占比最高,分别是13.9%和12.2%。
  
  从各细分领域净利率来看,数据处理存储、机器人、传感器、信息安全和操作系统等领域排名前五,净利率都超过了8.0%,排名前15的领域中有6个属于数字软件领域。
  
  平台层主要包括数字云平台、大数据中心以及数字应用平台。得益于国家对制造强国战略的持续推动以及国内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还有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经济平台层企业效益不断攀升,2017年平台层企业营业收入达13883亿元,同比增长57%。而且随着新兴数字技术的成熟,平台企业间技术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强,所以受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平台层企业的效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总体上保持增长态势。2017年,平台层企业净利润达672亿元,同比增长33.3%。
  
  从平台层三大细分领域结果来看,数字应用平台占据半壁江山,比例稳定在60%左右,数字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两者差距不大,而且从近5年的变化趋势来看,基本保持稳定态势。
  
  应用服务层主要包括个人应用服务、政府应用服务、企业应用服务。数字经济应用服务层企业的营业收入逐年增长,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29616亿元。近两年,营业收入保持高速增长,而应用服务层净利润额同比增长率却出现放缓趋势,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而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导致运营成本升高。
  
  就数字经济应用服务层三大领域的结构来看,个人应用服务始终占据着最大的比重,基本稳定在50%左右。政府应用服务与产业应用服务则各占20%左右,并且产业应用服务占比不断提升,这与我国不断推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有直接关系。
  
  深入到应用服务层三大领域的内部,个人应用服务层58.1%属于数字消费,而数字生活只占据了6.0%;企业应用服务领域将近一半的比例为企业服务,其次近四成为智能制造,数字农业占比14.2%;政府应用服务领域则主要是智慧物流和智慧能源。
  
  从各细分领域净利率来看,网络游戏、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互联网住宿、电竞及直播排名前五,净利率都超过了20%,前15名中有12个属于个人应用服务领域。
  
  创新成为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未来,数字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我们将从数字经济市场预测、创新赛道及赛迪建议三个方面阐述中国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预测方面。数字经济在全球主要国家整体规模持续增长,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和提高社会福利的手段,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经济发展新高地的焦点,占各国GDP的比重日益提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正在打破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供需模式,在世界范围内衍生出更加开放、融合、创新的经济生态。
  
  中国数字经济受宏观政策环境、技术进步与升级、数字应用普及渗透等众多利好因素的影响,预计2018年整体规模将达到32.4万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48.2万亿元,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持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技术在传统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持续深化,应用服务层数字经济仍将是数字经济发展最大的驱动力,规模和占比持续增加。
  
  创新赛道方面。数字经济进入新的裂变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引领这一阶段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的范畴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团购、P2P、众筹等模式创新,以及扁平化、政府服务外包、PPP等管理创新,每一个领域都是企业弯道超车的重要赛道。
  
  技术创新赛道:半导体、计算机、通信、软件、互联网、大数据、生物技术等产业,是数字经济领域的典型代表,无一例外都是依靠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取得快速发展。当前,人工智能、无人驾驶、VR、量子计算、区块链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竞争布局已经展开,成为数字经济创新赛道的必争之地。
  
  模式创新赛道: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今日头条等一批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数字经济时代表现尤为突出,电子商务、O2O、P2P、直播、众包、众筹等新模式层出不穷,并在各细分领域延伸,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等场景不断拓展,模式创新已然成为数字经济创新赛道上的重要关卡。
  
  管理创新赛道:市场竞争环境、用户消费习惯、用户群体等方面的改变,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扁平化管理体系、饥饿营销等就是典型代表。同时,社会的进步、居民素质的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新兴业态的出现,迫切要求在社会事务管理、政府监管治理等方面进行同步甚至超前的规划和创新。目前,PPP、政府服务外包、协同治理等创新模式等都已相继出现,数字经济管理创新赛道上的竞争已经展开。
  
  赛迪建议。企业应该把握技术热点,顺应政策引导。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仍然是数字经济领域投资的热点,技术引领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愈发明显。建议企业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着力打造技术优势,加速布局新技术领域的创新开发,重塑企业资源配置。同时,在国家重点发展的智能制造等领域,企业也大有可为。
  
  投资机构应该聚焦热点领域,构建投资体系。建议投资机构根据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聚焦热点领域,短期内投资新零售、人工智能、机器人、通信技术、智慧能源等领域,长期关注信息安全、工业软件应用平台、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营销等领域,打造高效合理的投资体系。
  
  政府应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建议政府建立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顶层规划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数据基础建设,推动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跨界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责任编辑:言笑晏晏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