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CMIC观点
CMIC:“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共轭效应

发布时间:2018-05-04 09:58:15

来源:赛迪研究院

作者:张昕嫱 程楠 黎文娟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沿线各国通过设施共建、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实现了能源、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经济要素在多个国家之间流动,进而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未来,必须重视这种“共轭效应”的培育构建,加速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一、“一带一路”体系的“共轭效应”初现
 
  (一)通过设施共建,促进了沿线国家交流互动
 
  一是交通设施共建。“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难以融入全球经济圈。通过交通设施共建,打通“断头路”,可以建立起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之间互联互通的桥梁。例如,中欧班列的开通为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带来“出海口”,该国农产品进出口得到极大便利,不仅大幅缩短通关时间,还可从中国过境,与东南亚市场建立密切联系。
 
  二是通信设施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多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通过构建信息高速公路,既可提升区域信息服务水平,也可推进互联网企业发展,帮助沿线国家开辟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渠道。例如,阿里巴巴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借力“一带一路”,加大海外服务,其目前服务的语言版本近20种,业务覆盖亚洲、南美、北美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各国中小企业扩大境外市场。
 
  三是工业园区共建。合作共建工业园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重大创举和成功案例之一。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改革的成功经验推广复制到其它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大国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共建工业园区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熟悉和适应环境,也可提高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例如,中白工业园是我国在境外最大的工业园,也是白俄罗斯第一个全球化工业园区。一方面,企业可以获得自盈利当年开始十年内免税、之后长期税收减半等优惠政策,有利于形成主动的产业链接;另一方面,园区可促进外资与当地优势结合,将高端装备产业合作扩展至电信、电子商务、大数据等领域,完善东道国的产业结构。
 
  (二)通过资源共用,实现了沿线国家优势互补
 
  一是资源互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丰富,禀赋各异。开展跨国、跨区域层面的大规模能源合作,根据各国优势加以分工,既可帮助资源国振兴资源、能源产业,也可加快资本和技术增值,为周边国家提供广阔的经济增长空间。例如,五矿集团充分发挥重组后的全产业链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7个国家开展业务,开展从冶金工程建设到矿产资源开发,从金属矿产品贸易到融资服务的全方位服务,串联起沿线国家的矿产品合作。
 
  二是劳动力互补。“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但技术水平不高。通过产业转移,配合技术出海的方式,可帮助当地解决就业问题,并提升劳动力技能。例如,中石化与“一带一路”沿线的3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2016年完成项目近30个,执行工程合同近600个,年均提供工作岗位1.5万个,境外员工本地化比例超过75%,极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生产能力互补。“一带一路”沿线不少部分国家仍处于工业化中前期,产业结构单一;我国则拥有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钢铁、有色、建材、机械、电子、轻纺、通信等行业具备了比较强的竞争优势。通过产能合作,有助于沿线发展中国家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提升制造能力,实现双赢。例如,河钢集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后,通过输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扭转了斯梅代雷沃钢厂之前连续7年亏损的局面,带动了诸多其它产业发展,促进了东道国工业水平的提升。
 
  (三)通过利益共享,增进了沿线国家战略互信
 
  近年来,全球经济低迷、复苏乏力,逆全球化在西方社会逐步兴起并蔓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通过建立“一带一路”经济走廊,打造互利共赢的“共轭体系”,可引导更多新兴经济体深度参与,寻找全球化新的发展方向。
 
  一是扩大国际市场,增强经济活力。“一带一路”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化,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例如,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后,我国与土耳其、泰国、巴基斯坦、波兰等多个国家签署战略协定或谅解备忘录,涉及国际运输、信息技术、计量标准等各个方面。据测算,仅在亚太区域未来十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就达到8万亿美元,商品、技术、服务市场潜在空间巨大。
 
  二是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发展机遇。过去的全球化由发达经济体主导,强调规则先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开始深度参与、更多强调互利共赢和发展导向,为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提升自身产业水平的机会,还将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例如,东非吉布提自然资源贫乏,工业、农业基础非常薄弱。2017年,中国为吉布提设计并建造了多哈雷多功能港口,设计年吞吐能力708万吨;开工建设国际自贸区,将于2018年5月投入运营。此外,中国还与吉布提当地政府共同成立了丝路国际银行。这些举措有力地帮助吉布提融入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生态圈,使吉布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可喜变化。
 
  二、强化“一带一路”体系“共轭效应”的建议
 
  (一)从宏观战略规划推进到具体政策落地
 
  政策方面的沟通是各方开展务实合作的基础,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建议未来制定更加具体的推进措施,着力推动政策落地。一是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加快完善信息共享制度,整合信息资源,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综合信息支持和服务。二是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服务。加强企业“走出去”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建立“走出去”黑名单制度。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境外投资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境外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三是积极推动“走出去”目标国家减少贸易投资壁垒。加强对重点国家相关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跟踪研究,开展及时预警和应对,减少摩擦。加快与重点国家商签投资保护协定,针对部分重点国家投资障碍,加强政策沟通,增信释疑,切实维护我方的产业利益。
 
  (二)从单一项目签约扩大到园区产业集聚
 
  “一带一路”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需要用实际项目、园区让沿线国家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目前国际产能合作以项目为主,模式单一,影响较小,建议进一步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实现营运理念、载体建设、增值服务,以及相关企业的“雁型出海”,推动成片区域的整体发展。一是加强典型经验推广。依托中白工业园、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马“两国双园”等多种模式,对成熟的园区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进行宣传推广,鼓励国内更多具有园区运营能力和经验的企业参与海外园区建设。二是提高园区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在海外园区建设过程中,应保护企业和各部门权益,明确土地、税收、劳动政策、法律等问题,为园区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提升海外园区的开放程度。一些海外园区为了便于管理,倾向于采用封闭式的建设方式,疏于与当地互动。建议坚持包容、共享式发展,立足长期扎根当地,树立企业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市场,把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产业园区提升为自贸区,进一步促进我国与东道国的多元合作。
 
  (三)从生产物资流通深化为高端人才合作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还集中在生产物资流通上,高端人才的流动动力不足。建议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来”与“走出去”。一是重视沿线国家人才的引进。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沿线发达国家以及中东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来华开展产业及项目合作,形成跨体制、跨专业、跨区域的人才资源整合。二是培养高层次复合人才。发挥高校联盟的作用,设立“一带一路”相关专业,结合不同高校优势,联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并向沿线国家派遣一定数量的留学人员,熟悉当地文化环境。三是与东道国联合培养当地人才。鼓励跨国企业“就地取材”,积极开拓和推进与沿线国家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培养当地人才担任相关项目的领导组织。
 
  (四)从产业对接合作升级为产融联动发展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主要由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融资,远远不能满足融资需求。建议将合作重点从产业合作扩展至产融协同、联动发展。一是加快金融机构的协调合作。加强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协同发展,通过多边金融合作、联合融资和股权参与等多种方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和融资产品;对接“一带一路”的专项性,发行长期债券或设立创新融资工具,以国际标准提供信贷、债券、股权投资、保险等多元化、创新性融资模式,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二是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紧密结合。建议企业积极探索以股权投资、小额参股换取大项目的建设方式,利用产融结合形成的创新融资工具,积极拓展BOT、PPP等投资项目,并进行海外股权投资、兼并收购等投资业务,逐渐从单一承担施工任务向资本经营方向发展,将产业优势和金融优势有机结合,推动海外业务发展。

责任编辑:言笑晏晏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